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無公害養(yǎng)殖的環(huán)境條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蛙與食用蛙的飼養(yǎng)、越冬、飼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術。
本標準適用于牛蛙池塘和網箱的無公害養(yǎng)殖,其他養(yǎng)殖方式可參照執(zhí)行。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11607 漁業(yè)水質標準
NY/T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 5051 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yǎng)殖用水水質
NY 5071 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
NY 5072 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規(guī)培育魚苗魚種技術規(guī)范
3 環(huán)境條件
3.1 場地的選擇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沒有對漁業(yè)水質構成威脅的污染源。
3.1.2 自然環(huán)境僻靜,交通便利。
3.2 水質
3.2.1 水源水質應符合GB 11607的規(guī)定。
3.2.2 養(yǎng)殖池水質應符合NY 5051的規(guī)定。
3.3 養(yǎng)殖設施
養(yǎng)殖設施見表1。
表1 養(yǎng)殖設施
設施類別 池塘或網箱水面面積/m2 陸地面積 水深/cm
池塘a 產卵池 30~200 約為水面面積的三分之一50~80
孵化池 1~5-30~50
蝌蚪培育池 20~200-50~100
幼蛙飼養(yǎng)池 5~30-30~60
食用蛙飼養(yǎng)池 2~300約水水面面積的三分之一50~100
網箱b 產卵箱 1~15-30~50
蝌蚪培育箱 5~20-50~100
食用蛙飼養(yǎng)箱 8~24-30~50
a 防逃圍墻一般高度為1.5mb網箱設置見附錄A。
4 繁殖
4.1 親蛙來源
4.1.1 從原產地引進經選育的牛蛙親蛙或蝌蚪、幼蛙,經專門培育成的親蛙。
4.1.2 國家確認的良種場生產的蝌蚪、幼蛙,經專門培育成親蛙。
4.1.3 近親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親蛙。
4.2 親蛙質量要求
4.2.1 應符合牛蛙種質標準的規(guī)定。
4.2.2 繁殖年齡與體重:以2齡至4齡的成蛙為宜;體重350 g以上。
4.2.3 引進的親蛙應經檢疫,不得帶有傳染性疾病。
4.3 親蛙放養(yǎng)
4.3.1 池塘(網箱)消毒
放養(yǎng)前10 d左右進行池塘(網箱)消毒。清塘按SC/T1008的規(guī)定執(zhí)行;網箱置于水中浸泡。
4.3.2 雌雄鑒別
雌蛙咽喉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鼓膜和眼睛的大小相近,前肢第一指不發(fā)達,無婚姻瘤;雄蛙咽喉部呈黃色,鼓膜明顯大于眼徑,前肢第一指特別發(fā)達,有明顯的婚姻瘤。
4.3.3 性比
雌、雄親蛙的放養(yǎng)比例一般為1:1。
4.3.4 親蛙消毒
放養(yǎng)時應進行藥物消毒,可用3%~4%食鹽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10mg/L~20 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浴20min~15min。
4.3.5 放養(yǎng)密度
2只/m2~4只/m2。
4.3.6 飼養(yǎng)管理
親蛙進入培育池,經2d~3d適應后,開始攝食。泥鰍、黃粉蟲、小魚、蠅蛆、動物內臟等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為親蛙體重的5%~6%,產卵期投喂量為體重的
7%~8%;配合飼料的日投喂量一般為體重的2%~3%。投餌量應根據天氣和前一天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每天分上午、下午兩次投喂。顆粒配合飼料及塊狀動物內臟,其最大長度應小于親蛙口裂寬度的二分之一,泥鰍及小魚蝦等全長應小于親蛙軀干長的二分之一。
親蛙池每2d~3d換二分之一左右的水;發(fā)現蛙病及時治療;防偷、防敵害和防逃。
4.4 產卵與孵化
4.4.1 產卵條件
溶氧不低于4mg/L;水溫20~30℃;水中有適量水草。
4.4.2 產卵時間
自然產卵排精多在早晨,雨后天晴時常為高峰期。
4.4.3 卵的收集
產卵后應及時收集卵塊,用光滑硬質容器將同期卵塊(連同水草)輕輕移入同一孵化池或網箱,嚴防卵塊成團。
4.4.4 孵化密度
孵化池中卵的密度為5 000粒/m2~10 000粒/m2;孵化網箱中卵的密度為10000粒/m2~20000粒/m2。
4.4.5 孵化管理
孵化池每天換水一次,每次換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加注新水時不得沖動卵粒,并防止魚、蛙、水生昆蟲等的進入;陽光直曬強烈或大雨時應遮蓋孵化池或網箱。
5 蝌蚪培育
5.1 池塘(網箱)消毒
按4.3.1 執(zhí)行。
5.2 施肥、注水
蝌蚪入池前4d~5d,每667m2施糞肥300kg,或綠肥400kg。有機肥須經發(fā)酵腐熟并有1%~2%生石灰消毒,使用原則應符合NY/T394的規(guī)定。培育前期,保持水深約50 cm。
5.3 蝌蚪質量要求
規(guī)格整齊;無傷,無疾病;體質健壯;能逆不游動;離水后跳動有力。
蝌蚪的體長與體重見附錄B。
5.4 蝌蚪消毒
蝌蚪放養(yǎng)前用3%~4%食鹽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5mg/L~7mg/L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浸浴10 min~5 min。
5.5 放養(yǎng)密度
孵化出膜10d~15d后的蝌蚪,轉入蝌蚪池或網箱,蝌蚪池放養(yǎng)密度為300尾/m2~500尾/m2,1月齡后,密度為50尾/m2~100尾/m2;網箱放養(yǎng)蝌蚪的密度為蝌蚪池的2倍~3倍。
5.6 飼養(yǎng)管理
孵化出膜3天后,首天每萬尾蝌蚪投喂一個熟蛋黃,第二天再稍增加些,7日齡后日投喂量為每萬尾蝌蚪100g黃豆?jié){;15日齡后,逐步投喂豆渣、麩皮、魚粉、魚糜、配合飼料等,日投喂量每萬只蝌蚪為400g~700g;30日齡后,日投喂量每萬只蝌蚪為4000g~8000g。
5.7 變態(tài)控制
變態(tài)適宜水溫23℃~32℃;在蝌蚪變態(tài)早期適量增加動物性餌料,促進變態(tài);尾部吸收時,需減少投餌,加設餌料臺;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蝌蚪應采用提高放養(yǎng)密度,減少投餌或加注井水降溫等措施,延遲變態(tài)時間。
6 幼蛙與食用蛙飼養(yǎng)
6.1 幼蛙飼養(yǎng)
6.1.1 池塘(網箱)消毒
見4.3.1。
6.1.2 幼蛙選擇
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表無傷痕,富有光澤,無畸形。
6.1.3 幼蛙消毒
見4.3.4。
6.1.4 放養(yǎng)密度
池塘放養(yǎng)剛變態(tài)的幼蛙150只/m2~100只/m2,體重25g~50g放養(yǎng)40只/m2~30只/m2;網箱幼蛙放養(yǎng)密度為池塘的2倍~3倍。按蛙體大小適時分級飼養(yǎng)。
6.1.5 飼養(yǎng)管理
6.1.5.1 投飼
剛變態(tài)的幼蛙以蠅蛆、黃粉蟲幼蟲、蚯蚓、小魚苗、小蝦類等小型動物活體作餌料為宜。動物性餌料,日投喂量為牛蛙體重的5%~8%;配合飼料,日投喂量為牛蛙體重的2%~3%。
6.1.5.2 馴飼
馴食使用池不設陸地,池中應設餌料臺;變態(tài)后的幼蛙應及時馴食;將餌料臺底浸入水中大約2 cm;適當密集飼養(yǎng);投飼量見6.1.5.1,并逐漸減少小型活體動物投喂量,增加動物肉、內臟和膨化配合飼料投喂比例,一般一周后幼蛙主動食用配合飼料和非活體餌料,完成馴飼。
6.1.5.3 日常管理
加強巡塘,及時分級飼養(yǎng);做好防病、防逃、防敵害。
6.2 食用蛙飼養(yǎng)
6.2.1 池塘(網箱)消毒
按4.3.1 執(zhí)行。
6.2.2 放養(yǎng)蛙的消毒
按4.3.4執(zhí)行。
6.2.3 放養(yǎng)密度
放養(yǎng)量為1.8kg/m2~2kg/m2。網箱幼蛙放養(yǎng)密度為池塘的2倍~3倍。
6.2.4 飼養(yǎng)管理
見4.3.6
7 越冬
7.1 越冬方式
越冬方式有越冬池越冬、洞穴越冬、網箱越冬、塑料薄膜大棚越冬等。冬季可用溫泉及電廠余熱加溫飼養(yǎng)。
7.2 越冬環(huán)境
越冬場地避風向陽,靜避,濕潤;越冬池水深50cm~100cm;幼蛙、食用蛙越冬池池底應有10 cm~20cm厚的淤泥;網箱的水深約50 cm。
7.3 越冬管理
秋季室外水溫降至10℃前將蛙移入越冬場地,春季室外水溫回升并穩(wěn)定在10℃以上后,方可解除越冬環(huán)境。防治敵害生物和防治水面結冰。
8 飼料要求
飼料安全衛(wèi)生指標應符合NY 5072的規(guī)定;不宜長期投喂單一飼料。
9 病害的防治
9.1 疾病的預防
疾病防治以預防為主,一般措施為:嚴格進行清塘;蝌蚪、幼蛙入塘前,嚴格進行消毒;蝌蚪、幼蛙入塘后,每半月按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或20g/m3生石灰潑灑一次;高溫季節(jié),飼料中按每千克魚體重每日拌入50 g大蒜頭或0.2g大蒜素粉,連續(xù)4d~6d;提倡疾病免疫預防;患病個體應及時隔離治療,病死個體應及時撈出,深埋處理;應定時間、定地點、定數量、定質量投喂飼料;使用的工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本標準4.3.4的規(guī)定執(zhí)行。病蛙池水未經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9.2 敵害生物及其預防
敵害生物及其預防見表2。
9.3 常見病的防治
9.3.1 蝌蚪病及其防治
蝌蚪病及其防治見表3。
表2 敵害生物及其預防
肉食性魚類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清塘
拉網 注水口加濾網
龜鱉類、蝦類、蛙類 卵、蝌蚪、幼蛙 拉網、注水口加濾網、圍欄
橈足類、水生昆蟲類 卵、蝌蚪 清塘、注水口加濾網
鼠類、蛇類、鳥類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保持陸地清潔,誘捕、加蓋防護網
絲狀水生藻類 蝌蚪、幼蛙 撈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潑灑
表3 常見蝌蚪病及其防治
病名 發(fā)病季節(jié) 主要癥狀 防治方法
出血病 5月~8月易發(fā)生 體表有出血點,腹部腫大;嚴重時仰浮于水面 0.5 mg/L三氯異氰尿酸全池潑灑
車輪蟲病 5月~8月,水溫20℃~28℃時易發(fā)生 皮膚和鰓表面呈青灰色斑;尾鰭發(fā)白,嚴重時被腐蝕
2%~4%食鹽浸浴20 min~30 min,或0.5 mg/L~0.7mg/L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 5∶2)全池潑灑
舌杯蟲病 7月~8月易發(fā)生 游動遲緩,呼吸困難;尾部呈毛狀物,嚴重時感染全身0.5 mg/L~0.7mg/L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或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潑灑。
錨頭鳋病 6月~11月易發(fā)生 肉眼可見蟲體;感染處發(fā)炎紅腫,嚴重時潰爛10mg/L~2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min~20 min 。
水霉病 2月~5月易發(fā)生體。
當前位置:農富康直銷官方網站 > 水產養(yǎng)殖 > 各類水產 >
美國牛蛙養(yǎng)殖技術
發(fā)布: 2012-08-03 | 來源:★農富康直銷官方網站--EM菌種|發(fā)酵床菌種|水產EM菌液|EM原露|秸稈飼料發(fā)酵青貯劑 | 編輯:admin | 查看: 次
關鍵詞:
牛蛙養(yǎng)殖技術
相關文章 |
精彩推薦 |
更多關于“各類水產”的熱門文章
- 家庭養(yǎng)金魚的技術要點(12-07-08)
- 養(yǎng)黃鱔經常要用到的藥的簡介和(12-07-06)
- 如何用中草藥應用與養(yǎng)甲魚讓甲(12-07-06)
- 如何降低池塘養(yǎng)魚飼料成本(13-03-11)
- 大河蟹全程養(yǎng)殖技術(13-02-25)
文章推薦
發(fā)酵床專區(qū)
熱門排行榜
本周TOP10